2007年10月18日星期四

Movie & Reality -- by Nick Broomfield

12/7/2007

剛剛看完電影Ghosts. 不是《人鬼情未了》,是Nick Broomfield的紀錄片式電影,以2004年英國莫克姆灣拾蚶者溺水慘案(二十三名中國人死於此次事件)為藍本,由非專業演員(但均為中國大陸赴英移民)出任主要角色,在英國及中國福建(福清農村)取景拍攝.Amazon UK網購的DVD,今天下午剛剛收到.






一、譯名

這片子的中文名起得不動聲色,卻震撼人心--《鬼佬》.乍看之下以為是港片,因為「鬼佬」「鬼婆」是典型的廣東口語,上次一個澳門學生跟我聊起他的一門選修課的老師,還很順口地說:「我唔記得佢的叫咩名喇...反正一個鬼佬一個鬼婆嘍.」(我不記得他們叫甚麼名字了...反正一個是男的洋人一個是女的洋人嘍).不過,經過改革開放這麼多年,「鬼佬」早就成為華文世界通用語,不僅大家都知道是甚麼意思,而且各地人也都早就「拿來主義」了,所以影片中操著一口濃重且痞氣的北京胡同口音的勞工頭子也能張口閉口管英國人叫「鬼佬」,並且加上「丫傻逼」的典型北京髒話後綴,聽起來倒也並沒有甚麼不對勁.

然而,我第一次看到這個譯名的時候,首先想到的卻不是香港人,而是一個台灣人--三毛.初中的時候很迷三毛,《雨季不再來》、《傾城》、《哭泣的駱駝》、《稻草人手記》、《夢裡花落知多少》、《鬧學記》...光是單行本的名字我現在還能信手拈來並且一拈一大串.《稻草人手記》裡的一篇《西風不識相》現在想來大概算是激發我最初的民族主義情緒的文章,裡面有一句話,很長時間被我奉若經典,在沒怎麼見識過外國人的青蔥歲月裡為我描畫出不自卑亦不排他的國際觀--「(初到西班牙時)我看他們是鬼子,他們看我也是鬼子:群鬼對陣,看看誰怕誰!」異曲同工,導演Nick解釋說,他們選用這個譯名,正因為它的一語雙關:中國人管英國人叫鬼佬,英國人看中國人也是「鬼佬」;同時,中國偷渡者自己,卻也是英國社會裡的ghosts--身分不為外人道也的非法勞工.三毛取的是洋人華人等而視之的概念,而Nick則進一步從「鬼佬」這個詞的負面涵義中借力,巧妙地將"illegal",以及英國社會裡兩個族群相互不屑的衝突含蓄地表達了出來.所以,從看到這譯名的第一眼開始,我就覺得中文片名遠比英文原名有味道多了.

二、Authenticity

在影片結束之後的拍攝花絮裡,最經常聽到的一個句子就是:"To make the movie more authentic, we tried to blablabla..."(為了使影片更具真實性,我們嘗試...)無論是影片還是花絮,諸多細節都充分證明了拍攝團隊為求「臨場感」所付出的良苦用心:

對於英國方面的取景,我莫敢置喙,因為畢竟連去都沒有去過,很難看出門道;不過單是莫克姆灣的取景,據說是在溺水事故發生現場附近實景拍攝,還真的賠上了一輛白色麵包車...還是很敬業的.而且,片中關於「很多中國女孩都在按摩院工作,要想賺錢快,這是最快的」這種提法,也跟我自己的調查以及老闆大人的一篇論文吻合.有一個村民曾經跟我說:「你看我們村子裡面蓋的新樓,只要是女孩子出國,能夠很快寄錢回來給家裡蓋房子的,那麼基本上都是在外面做一些不好的工作的...」

福建方面,我大概就比較有資格說道說道了.

首先是地區.女主角林愛琴講的普通話有典型福州地區口音,再聽她與劇中「母親」的對話,福清話啊福清話!!那種比福州市區口音硬板很多,而且少數俚語對我來說比較陌生,聽懂需要費點力氣的口音,正是俺下鄉蹲點期間花了不少功夫才適應過來的東西啊!雖然還不太學得來,但是好歹我講我的福州話也能跟他們順利溝通了(做訪談的時候講福州話總比講普通話好)根據對莫克姆灣事件的後續新聞報導,喪生的23名中國人中,很大一部分是福清人,而且根據我自己的調查,我選取的那個村子隔壁,就有一戶人家的女婿死於那次事故.所以,在福州地區方言口音差異不大的情況下,導演敲定這個福清口音的女主角,不知是不是巧合(因為花絮裡提到的另一位入圍演員顯然講得一口標準普通話...如果用那個女孩,片子就要遜色很多了)

其次是鄉村的景色.影片開頭那幾段福建鄉村的畫面讓我興奮莫名:被田壟切割得支離破碎的小塊菜地、民國時期建築風格的鄉村舊宅、小店舖破舊的木門和紅白藍布兜住一半的牆體、完全沒有外牆裝修的五層洋房,露著黑洞洞的窗口,突兀地矗立在田邊,緊挨著馬路...我做presentation的時候時常用在幻燈片裡的圖片,一一再現於影片中.





(影片拍攝花絮截圖)


(我自己拍的相片)


三、挑刺兒

當然,好歹咱也算是吃這碗飯的,要我給影片找碴顯然比要我寫影評靠譜得多.以下是我記下來的一些不太能夠真實反映福州地區新移民生活的細節.

1)押金:
片中「愛琴」偷渡去英國一共花了二十三萬人民幣(這個價格倒是跟目前的市價出入不大),出發之前先支付給蛇頭五千塊押金,愛琴說你點點對不對吧,蛇頭說不用了我信得過你;到了英國,馬上給家裡人打電話,讓家人「馬上把錢匯出來交給蛇頭」.

赫赫,這裡起碼有兩個外行的地方露餡了:第一,現在偷渡出國一般不需要付押金了,人先上路,確定安全抵達目的地了,才一次性把事先談好的費用付給蛇頭,因為蛇頭和蛇頭之間也存在競爭,結果就是出國者獲得越來越多的便利,「人到付款」也是便利之一;第二,就算有押金這回事,片中所說的「把錢匯出來交出國費」也是一個巨大的破綻--老大,中國還在管制外匯啊,二十幾萬就能讓你隨隨便便「匯」出來英國?那蛇頭怎麼賺兌換差價?中國政府的老臉往哪裡去擱?(^_^).一般情況是,出國者的家人接到「報平安」的電話,隨後蛇頭派在福州當地的代理就會找上門來收費,而且費用一般是以人民幣為單位,當然在國內支付現金最方便.另外,蛇頭跟出國者之間的信賴程度真的達到「不用點錢也信得過你」這種地步?我比較懷疑.何況片中的愛琴也是經人介紹給蛇頭的,並非舊識.

2)蛇頭 vs 工頭:
影片裡顯然把「英國當地蛇頭」和「當地華人工頭」兩種身分和二為一了.這一簡化可又簡化出了大破綻!「林老闆」既去貨櫃車上接新客,又催愛琴還出國費,而且還沒有確認收到欠款,就帶愛琴出門找工打工,並且他自己還是與其他非法勞工做同樣的工作...破綻啊破綻.蛇頭只管送人出國,人到收錢,錢到放人,人財兩訖;而工頭就是工頭,一般要等出國者付清欠款獲得人身自由了,才開始組織他們一起幹活.如果還沒還債就帶出門,人要是跑了他們就竹籃打水去也,所以萬萬不可能如此操作.

3)廁所:
片中「採蔥」一段裡,有一個鏡頭是愛琴去上廁所,打開門看到裡面污濁的狀況,她用力皺了一下眉頭,嘟囔了一句:「廁所怎麼這樣啊...」

這個橋段很顯然是洋「鬼佬」們自作聰明了,但凡在中國鄉村上過茅房的人大概都了解我為甚麼這麼說.片中的愛琴此時到英國未滿一年,我不相信不到一年的時間就能讓一個從福州鄉村走出去的女孩子對公廁產生這麼大的反應--何況,老實說片中那個廁所的污濁程度與福州鄉村的茅房相比,頂多也就是半斤八兩罷了.


4)奶茶:
有個片段是表現愛琴第一次喝奶茶覺得新奇而且不知道要加糖...

這個...對中國沿海農村的概念,也太不「與時俱進」了吧...28歲的女孩子,福州人,從來沒聽說過「茶跟牛奶一起喝」??影片花絮裡在福州鄉村訪問到的N個同齡女子都染著金髮--這樣的人沒聽說過「奶茶」???打死我都不信...

5)鄧麗君:
整部片子以鄧麗君的幾首歌為主旋律,串起整個故事.氛圍很美,然而我懷疑五六個二十幾三十歲的人怎麼可能一路只唱鄧麗君的歌.....雖然周傑倫誇張了點,但是小虎隊或者劉德華也總比鄧麗君靠譜吧?集體記憶,集體記憶...最近這個詞很熱門.

6)講電話:
出發去英國之前的部分(也就是影片開頭),愛琴跟父母是用福州話對話,可是導演讓她一踏上英國的土地,立刻改用普通話跟家人講電話,不知道為甚麼,但是實在很怪而且很沒道理.無論是從個人習慣還是從通話保密性的角度來看,愛琴跟媽媽講電話怎麼也要說方言才比較合理吧?(註:我就是離開福州以後才通過講電話學會說福州話的...對外地人而言,講福州話無異於講密碼啊!)

7)工友:
雖然我對海外華社的了解甚淺,不過根據我的調查,出國的勞工基本還是跟同鄉(至少是同方言群體)的工友一起工作生活;而片中的這個群體,則是混雜了北京人、東北人、浙江人、福建人...呃,不過這些口音對導演Nick來說,大約就相當於倫敦口音牛津口音蘇格蘭口音和利物浦口音對我而言的概念吧...況且劇組主要仰賴的兩個中文顧問(一個是學者,一個是翻譯)都是台灣人,人家那兒還在去-中國-化呢,不能強求她們分辨得出各地口音...

8)化妝:
一個很瑣碎的細節:愛琴無論是在豬肉工廠、蘋果園、蔥田,還是在莫克姆灣揀蚶的時候,從面部特寫可以看出,她都仔細地描了眼線呢...這個..既然要authentic,那麼這個東西是不是實在畫蛇添足了呢??

9)影片最後的旁白:
最後一個部分,有這麼一句旁白:Most of the Chinese illegals will never see their families again.

敗筆啊...好好一部以authentic為宗旨的片子,非要在最後加這麼一句「政治正確」的口號,何必呢...?莫克姆灣事件雖然死了二十三個人,可是福清當地人口口聲聲告訴我:「那些人死掉是因為運氣實在太不好了,這種意外非常罕見的,我們才不怕.我跟你說,那個事件發生以後,我們這邊照樣很多人去英國,而且去英國的人數還最多!只有死了人的那幾個村子現在去的少了.為甚麼?因為他們被發現是偷渡客啊!所以上了公安局的黑名單,整個村子的人都申請不到護照了,只好買假護照或者用其他麻煩的辦法出國.但是人照樣還是在走,你別聽那些媒體胡說八道...」

10)最後一個小刺兒:
影片開頭,愛琴與父母在飯桌上的對話.顯然愛琴的口音和「父母」的口音不太一樣啊...愛琴的口音比較硬,接近福清話,而「父母」的扮演者的口音則更接近福州城區...這個這個,太瑣碎了,不能強人所難..自己鄙視一下自己...

1 則留言:

匿名 說...

A型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