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0月18日星期四

支撐政治的是激情嗎?

10/11/2006

且看,且看...

Catherine
果然有趣啊
只是我一直觉得,这样长时间的拖下去,就会产生思想上的疲劳了吧,激情能持续多久呢。
10/11/2006 9:54

關於Cathy的疑問,我有一些想法想說,也算是我自己作為台灣政局的看客半年多之後做的一個整理和反省罷.因為其實僅僅是十個月以前,我也還對台灣的立法院能時不時上演「全武行」這等熱鬧景象而感到無法理解呢...

我想,政治並非全靠激情就能支撐
除了我們這些看客津津有味地評頭品足之外,還有許多其他的因素,在推動著我們看到的故事

譬如
當事者自身的各種利益考量
如陳瑞仁的偵辦結果一出爐,李登輝這老狐狸嗅到風向有變,當即發表公開信表態,就是為了讓他「台獨教主」的身分得以與「貪腐」切割
而僅僅一天之後,李登輝麾下的台聯黨馬上跑出來澄清,他們的立院黨團不會支持第三次罷免,為甚麼?因為發現民進黨內部還沒有放棄阿扁,他們也就不甘心在即將到來的北高市長選舉中喪失深綠選民
但是作為台聯黨在台北市的市長候選人周玉蔻,又為甚麼要堅持三次罷免,以至於被開除黨籍呢??因為台北市是藍色選民的大本營,或者可以說是藍營的票倉,何況現在是在如此特殊的情況下,台北藍色選民早就對「挺扁」相當不滿,所以周玉蔻如果堅持深綠路線,她還想不想選她的市長?那麼權衡之後,她就選擇了孤注一擲,也才有了她「戰斗到最後一刻」這樣頗為悲情的說辭.
而蘇貞昌、謝長廷等人的曖昧態度就更加耐人尋味:他們本身是民進黨的當政高層,迫於黨主席游錫堃等人的堅決保皇路線,他們不像周玉蔻那樣,可以無牽無掛地跳出來倒扁,所以,在即不想損失既得利益(權力,民望和選民支持),又希望能與那個人盡皆知是貪腐的第一家庭有所切割,所以他們只能「委婉」地表示一下自己「委屈的不滿」--但是基調目前一定還是與他們的黨中央保持一致的.
以上都是他們這些人對自身利益的精心算計;

又如
黨團、派系間的相互牽制
馬英九為甚麼一直如一眾媒體所詬病,始終「硬不起來」??只要簡單假設一下阿扁若下臺,台灣政壇的局勢會發生那些變化,這個問題就很清楚了:如果阿扁現在下台,那麼根據憲法,呂秀蓮將接任總統之位,那麼,蘇貞昌的閣揆(行政院長)之位則將不保.屆時呂會指派誰為閣揆呢?外界很多人揣測,來自藍營卻代人行事皆四平八穩的王金平很可能是組閣的最佳人選.馬英九作為現時的「藍營共主」,他如果不妄動,以目前這個局勢而言,2008大選幾乎就是國民黨的囊中之物;可是如果一旦呂王聯手執政,接下來的兩年中將會發生甚麼變數就變得不可預測,何況王金平本人也不是沒有參選總統的可能.這樣一來,國民黨和藍營就又要面對2000年連戰宋楚瑜自相殘殺的局面,那麼「總統」寶座就很可能變成煮熟卻飛走的鴨子,鷸蚌相爭而民進黨得利.2000年阿扁為甚麼能以三成多的選票當選?正是因為宋楚瑜走國民黨而另立門戶創辦親民黨,大大分走了連戰的藍營選票麼!

當然,在這些紛紛擾擾的利益關係之外,也還有各種或輕或重的聲音,表達了權力紛爭之外的普世價值.譬如「七一五」范雲等綠營學者的聲明,譬如施明德的反貪倒扁運動,譬如陳瑞仁頂住各方壓力的偵結報告,又譬如龍應台對施明德發起民運的異議聲音...我們從中還可以聽到很多很多,不同的觀點相互撞擊,讓人們自己去思考去判斷--這才是全民都有份參與的政治,執政者為民選,而選民最終也有權力決定下一屆選誰,所以執政者也會重視民意,因為他們知道誰才是他們權力的來源.然後,民眾才會有興趣去關心政局,因為大家也都知道,手裡的選票可以為改變自己所不滿的現狀,那又怎麼會因為長時間的拖延,而失去興趣呢?或許台灣民眾在眾多的媒體轟炸下會對紛擾政爭失去激情,而施明德的紅衫軍也的確因為陳水扁的「拖」字訣被拖得疲態盡顯...正像Cathy你所說的,這些與我們生活無關的政治戲,我們看久了或會感到疲累,因為我們是局外人;而對於台灣的民眾而言,他們可的的確確就是當事人啊,這就誠如龍應台所言,選舉將屆,大家不甩政爭,卻不會不甩自己改變現狀的權利.這也就是為甚麼現在越來越接近12月的北高市長選舉,政治人物各種為自己經營選情的政治動作也越來越明顯的原因.

所以,對我這樣的初學者來說,現在的台灣政壇還是很有看頭的^_^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