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刊於《明報》2007年11月7日A30版頭條.
==========================
這是一個太難動筆的題目。
作為北大畢業的人,當我聽說三角地佈告欄被拆時,第一個反應竟是默然。我入讀北大時,三角地已然只是小廣告的天下,早就不復「思想激盪的陣地」之榮光。而這個世紀初,「三角地」,其實曾經藏在網絡裏。
「一塌糊塗」和「北大未名」兩個BBS,都有過「三角地」版,並且每天都激烈地延續往日三角地佈告欄裏爭辯的那些政治話題。然而,05年教育部長周濟的一聲令下,全國高校BBS霎時噤聲,「一塌糊塗」更橫遭關站,如今只剩一個掛在美國伺服器上的慘澹幽靈。「北大未名」也限制校外IP登錄,現在甚至於校外便無法訪問。於是,轉戰網路的「三角地」也死了在兩年以前。(注:這裡我寫錯了時間,周濟殺高校BBS是在2004年9月,「一塌糊塗」亦死於2004年9月13日,因此是三年前,而不是兩年。為此已去信向明報及明報讀者致歉!)
這一次,為了歡樂和諧地迎接教育部本科教學評估,為了秩序井然地備戰08北京奧運,三角地的佈告欄,終於被徹底地除了根——然而這早已不是「三角地」的死,只是替這個曾經輝煌的名字收屍罷了。所以,我,和我的幾個同學,在聽說這個消息的時候,竟沒有即時的激憤,也沒有立刻的哀傷。
然而,就在那幾塊佈告欄前,有多少經歷過文革的人,如我父母一般,曾經在1966年千里迢迢地從全國各地趕往北京,抄回北大三角地的大字報帶回家鄉傳閱?有多少經歷過6+4的人,在同樣的地點做同樣的事情,只為心中難以平熄的火焰?我這一代的北大學生,又有多少人曾經執著地在嘈雜的三角地支撐起各自社團的海報,尋覓志同道合的學友?
切膚之痛
文革,我們不要提,不許反思不許置疑官方的定性;6+4,更不可以說,否則連blog都會被Great Fire Wall給屏蔽;至於學生社團嘛,校方說了,未來將在三角地設立兩塊電子公告板,所有想要發佈的信息一律必須通過團委申請!所以三角地的佈告欄就沒有存在的必要了,拆吧。於是這幾塊佈告欄,承載了那麼多的北大血脈,卻在「穩定壓倒一切」的時代,真的被壓倒了。
天星、皇后、景賢里……當這些建築面臨拆遷時,香港人站出來,指摘政府和開發商只要發展不要歷史,最大的一宗罪,是不尊重港人的本土情懷和集體回憶。坦白講,不久前讀到這些義憤的抗議,我只是站在局外人的立場上,冷眼旁觀。今天,當這個血紅的「拆」字真的塗上三角地,哦不,當三角地真的突然與我們永別,當我意識到北大人乃至是中國人的這段集體回憶驀地沒了依託,我才真正感受到什麼叫做切膚之痛。
然而這兩天的大陸媒體,所有報道眾口一詞:北大的三角地已然成為小廣告的天下,髒亂差有損校容,並早已不復「思想陣地」之地位,所以沒有保留價值。如果不是經過「本土運動」的提醒,或許我也很難把那幾塊的確髒亂差的佈告欄與「集體回憶」這個概念聯繫起來;而悲哀的是,13億的人,卻沒有誰站出來,問一句:「三角地拆了,我們的集體回憶怎麼保留?」
(為防止本博為GFW屏蔽,文中敏感詞彙已作技術處理,刊載於明報的原文並無這種可笑的「指代」,特此聲明)
2007年11月7日星期三
中國的「集體回憶」——悼北大三角地
作者: Jean 於 下午12:34
訂閱:
發佈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