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douban.com/subject/2975682/
这部片子,话题我很有兴趣(所以我才能听得懂那些奇奇怪怪的terms……我居然大部分都听懂了啊,连我自己都震惊了……=,=),但是让我打分的话满分五分我只会给三分:excellent arranged presentation, but weak analysis and arguments.
片子的三大部分,第一部分谈宗教怎样运用各种符号把太阳图腾渗入教义的传播。醉翁之意不在酒,其实作者意不在谈宗教,更不是在谈历史,而是全心全意在为下文的观点做铺垫。其最核心的内容,就是要引出第二部分的标题:the man behind the curtain. 在第二部分里,911是作者用来解构政府权力运作的核心案例,极尽耸动地把“政府/政治人物”描绘成阴谋家,同时把几十亿人都视作“不明真相的群众”,自己一脸谆谆教诲的表情。第三部分,话题引向金融业,矛头转向银行家——当当当当当,final boss大魔王终于出场,原来一战二战越战以及阿富汗和伊拉克战争统统都是银行家在幕后策划的……囧。最后得出的结论是one world, one government,然后一片悲凉的气氛弥漫,芸芸众生从此都将为极少数的银行家所奴役。
其实从第一部分关于宗教话题的铺垫开始,作者的论述就一直存在非常严重的漏洞——他对于他所提供的资料、数据以及其他各种论据,都有明显的选择性失明。作者念兹在兹的“邪恶政府”通过大众传媒来诱导民众,选择性地提供信息给民众;而在这部片子里,作者自己根本就是在做同样的事情!
(第一部分)
作者祭出古埃及对荷鲁斯神(Horus)的描述来对比圣经里关于耶稣生平的记载,认为诸多“惊人”的相似都源于古人对太阳的观察,所以耶稣是凭空捏造的人物,耶稣只是太阳这一原始崇拜图腾的具象代言。同时作者也列举出希腊、波斯、印度等不同民族的神祇,来对比关于“处女怀孕”、“死后复活”、“大洪水”等相似描述。问题是,作者忽略了非常重要的一点:他所列举的这些民族,在地域上几乎全都彼此毗邻,而且那些宗教的产生也存在时间上的先后次序,因此,它们之间的相互影响承袭几乎是必然的,而且也是早就得到考古历史学界确认的。
以“大洪水”的记述为例,早在古苏美尔时期,“苏美尔王表”就有类似的记载——那是用迄今发现最古老的人类文字,楔形文字苏美尔语,写在粘土板上的,出土于今伊拉克首都巴格达附近的古代两河流域地区。苏美尔文明对后来的两河流域及其周边地区文明(包括巴比伦文明、亚述文明、埃兰文明、赫梯文明等等)有着深远的影响,古埃及文明也在很大程度上沿袭了苏美尔人的部分创造和发现。在古埃及文明中晚期,地中海沿岸、近东和中东地区的其他文明陆续中兴或萌芽,而此时跨越亚欧非大陆的贸易及军事活动已十分普遍,所以古埃及文明又毫无疑问的影响到古波斯、古希腊等文明。古埃及文明走向衰落的时候(注意:这时候距离基督元年还很远!),希腊罗马文明兴起,渐而强大,出现了马其顿、罗马等地跨亚欧非三洲的超级大帝国。这些军事征服又不可避免的带来文化的交融,一点神话传说上的移植,有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更何况,圣经最初是用什么语言书写的?希伯来语。希伯来语跟阿拉伯语同源,它们共同的祖先是曾经统一两河流域的阿卡德人,而阿卡德人又是大量承袭了苏美尔文化的民族,所以圣经里的大洪水与苏美尔王表里的大洪水基本可以确认是在记录同一件事。而在古代语言学上,无论是阿卡德语、希伯来语还是阿拉伯语,它们都属于闪米特语,闪米特语(闪族语言)则是与古埃及人说的含族语言(我忘了含族的全称是什么了)并称“闪含语系”,这是与我们的“汉藏语系”、蒙古人的“阿尔泰语系”以及欧美、印度雅利安人的“印欧语系”并列的几大语系之一。所以,同属闪含语系的圣经和古埃及“亡灵书”有着类似的记载,这很新奇咩??如此噱头只能骗骗普罗大众罢了。
而在民俗学研究领域,“大洪水”则是许多民族神话传说的一个重要母题,包括中华文明关于女娲造人的传说里面,也有类似的描述(女娲先用手捏出一些泥人,吹口仙气就变成活人。后来来了一场大洪水,人都死差不多了,大地再次荒芜,于是女娲再次造人,这次不再用手捏,而是用藤条蘸在泥塘里,甩出点点泥浆就变成人)。这种相似当然可能是因为原始人类聚居于河流沿岸,因此洪水对人的家园是一种重大威胁,所以人们很容易将洪水神话化;但是同时也有学者从历史地理学、人种学和考古学的角度提出,亚欧大陆或许真的曾经经历过一次空前浩大的洪灾,所以在这片大陆上,不同民族都对这场洪水有着或多或少的记忆。
忽略空间和时间这两条线,仅把一些破碎的线索联系在一起,这样很容易给观众搭建一个假象,仿佛这些相似点是普遍存在于诸多“不相关”的宗教里,然后作者就大剌剌地得出结论:人类宗教崇拜的都是太阳,因此圣经里的耶稣是不存在的人物。通过这种推导得出的结论,在我看来很没有说服力。
(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以及结论)
关于911,我既没有身临其境也没有做过文献回顾,但是俺基本的判断力告诉俺,这种不考虑可操作性的阴谋论,把一切有利于己方观点的可能性都推到极致来演绎,并且刻意隐瞒一些重要的信息,这种论述不可靠。
虽然作者在片子里拿出许多相当耸人听闻的证据,来试图论证“911是美国政府一手策划”的这个论点,但是他的论述却只停留在“质疑”的阶段,并没有更深入确切的信息来证实他的猜测。不知道你有没有看过2007年那部Transformers?就是变形金刚的好莱坞电影版。导演大胆YY,说当年胡福大坝就是为了建来冷冻存放跌落地球的活体威震天以及一个超级巨大的能量块,并且从1930年代存放到21世纪都不为人所知,直到擎天柱和他的博派伙伴们光临地球,才揭出这个惊天内幕。这个YY……很浪漫,嗯哼,真的很浪漫主义。难道执行政府命令的人都是不会跟其他人讲话的机器人?那么大的工程(无论是胡福大坝还是策划恐怖袭击)居然不会引来基层执行者的质疑?居然能把保密工作做到滴水不漏瞒天过海累世不穿帮?就算是前苏联的克格勃也办不到吧……
而且作者力图把911袭击跟二战时期的珍珠港事件联系起来,这也是非常讨巧的演绎方式。因为利用一个人尽皆知的事件,以及争论多年、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争议点,来引入自己要论证的内容,其实作者就达到了偷换概念的目的。日军偷袭珍珠港,美国方面确实可能是在事前就已经得知了信息,但因为某种原因没有根据情报加强防卫——这原因可能是轻敌,也可能是为了政治目的而故意牺牲珍珠港的士兵,以获取民众对美军参战的一面倒支持。但是无论珍珠港和911之后,美国本土的民族主义/国家主义有多么高涨,而这两次民族主义的高涨有多类似,无论如何,珍珠港都是白纸黑字的“日军偷袭”,并不是美国总统私下策划的美军自戕!只是因为两次事件都引发了美国本土的民族主义高涨,就从结果去推定二者的原因一定一致,而且是充分符合作者推测方向的一致,完全不考虑二战初期美军轻敌的可能性,这种倒因为果的论证方式,你不觉得很可笑么?
当post-modernization的思潮过度泛滥的时候,nationalism就成为一种“原罪”——这对于我们这些大陆背景的中国人或许不太容易理解,因为在我们那里,nationalism还是官方“正史”的论述核心,所以我们最多只是走到反对狭隘民族主义这一步,还没有走到全面否定民族主义的anti-nationalism这样的意识形态里。而在美国,自由主义是立国之本,post-modern已经流行了N年,个人主义几乎是毫无疑问的盖过集体主义——这就是国情不同,所以理解这部片子的后现代、解构民族国家的这种视角,必须要站在美国人的历史情境里才行。对许多中国人来说,这部片子恐怕匪夷所思,而且中国观众更可能断章取义。
第三部分主要讲的是金融,我看到数字就眼晕,小学算数都没学好就甭提高端经济金融理论,所以我很难对这部分的论据做出驳斥,在此就不自曝其短了。
结论部分,当我看到屏幕上打出Homeland Security并伴以画外音极尽嘲讽的时候,我真的很想感慨:这些美国佬实在是没有见过世面啊………………想知道什么叫做“国家安全法”吗?请到亚洲国家看看。想知道什么叫做“政府滥权”吗?请到亚洲国家看看(当然,非洲绝大多数国家的情况并不比亚洲强)。看看香港澳门的“二十三条立法”,还有马来西亚的《内安法令》以及“大学生不许参与政治活动”的《大专法令》,再看看程翔和胡佳,最新鲜的案例是去年底zola同学在蛇口海关被拒绝出境——哪一项不是以“国家安全”为理由?国家安全在这里是多好用的一个词,拍Zeitgeist的人在美国的土地上是体会不到的,所以他们才会那么煞有介事的说,美国政府已经在滥用Homeland Security……小巫见大巫啊,小巫见大巫~
我并不是说美国就是天堂,我只是说,作者从这部片子所提供的整个讨论线索里,就归纳出“美国政府是自私而邪恶的,他们滥用国家安全的名目在全球为非作歹,而政治又是跟金融亲密无间的,所以美国政治被银行家操控,所以,这些银行家也将控制整个地球”——这个结论实在是没有国际视野的结论,更是没有学养的民粹结论。
至于one world, one government这个结论,在我看来就更是too simple, sometimes naïve了。我没有嘲笑这个观点的意思,因为实际上不少理论的终极推论都是世界大同,包括孔子的《礼运大同篇》,也包括马克思的共产主义。但是终极推论毕竟是终极推论,对于现实世界的指导意义不大,就像马英九的骨子里显然就是个终极统一论者,但是他的两岸政策依然是“不统,不独,不武”,因为统一论如今在台湾卖不动,也就不必急着拿来推销。马英九的做法就是正视现实,而不是用虚无缥缈的“终极目标”来指导当今形势。而Zeitgeist的作者则相反。他把他笃信的“终极世界一统、金钱掌握世界”奉为全片宗旨,因此运用各种片面的论述和耸动的声光影音效果来渲染这个观点(譬如截取布什、朱利安尼等人讲话中提及“war on terrorism”的片段,连在一起播放,就是传播学和心理学上所说的“强化认知”典型手段)。作者忽视的是,民族国家(nation state)从诞生直到今天,尽管已经在部分社会遭遇批判(主要是在经济及社会政治很成熟的西方社会),但是在诸多发展中和欠发达地区还有这充分的市场。而且,即便是在那些对nationalism提出挑战的社会,另一套有别于nation state的体系业已投入运作,那就是以“欧共体”为前身,以欧盟为当代典型案例的“区域主义”(regionalism)。除欧洲以外,东南亚的东盟和北美洲的北美自由贸易区都已是学界研究的热门话题,此外在泛亚太地区、北大西洋沿岸、大洋洲、南亚、撒哈拉以南非洲、阿拉伯世界以及拉丁美洲都有类似的区域性组织。这种区域合作的频密,以及政府间交往的必然动力都是来源于全球化和跨国主义(globalisation and transnationalism),这是现代运输和通信技术发达的结果。全球性金融整合只是globalisation and transnationalism的产物之一,把它作为one world, one government的论证理据,实在贻笑大方。
2009年1月12日星期一
扫扫灰磨磨牙,乱评Zeitgeist: the movie
作者: Jean 於 下午5:42
訂閱:
發佈留言 (Atom)
1 則留言:
厄,有一部分论证像极了《货币战争》嘛。
最近看过那么几部美国的纪录片,基本上都是挺失败的argument。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