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月12日星期一

【读书笔记】另一批先锋——从移民的视角看全球化

英文原版:http://www.douban.com/subject/2837812/
台湾中文版:http://www.douban.com/subject/1351792/

诚如萧新煌在台湾中文版推荐序中指出,“国际企业”、“跨国通俗文化”、“世界学术精英”和“环球通俗宗教”是本书观察和分析文化全球化的四个主要切入点。作者的访谈亦主要集中于这些领域,并且重点关注的是在全球化互动中的主动方(或主动行为),譬如企业资本和管理人才的输出、各国对外来事物的观感与因应、跨国通俗文化的扩张及本土化、学术交流和相互影响,以及宗教组织的各种跨国活动等等。然而,值得注意的是,本书的探讨内容却没有涵盖全球化对个体人生规划所带来的影响——当“出国”不再是一件遥不可及的事情,人们可以方便而便宜地借助跨国交通、通讯、金融服务等元素的发展,个人的职业和人生规划便不再必然受国界限制。跨国移民,是全球化大趋势的另一批先锋。他们不同于那些以“旅行”为生活方式的高级精英(如企业高管、学术研究人员、跨国NGO工作者等等),他们的生活地点相对稳定,但却是离乡背井地居住在“别人的天空下”。他们中的有些人加入了居住地的国籍,有些没有,但是无论怎样,他们都与当地人存在这样那样的不同,他们也都和原居地保持或多或少的跨国联系。这批人或许不是全球化风潮的引领者,但却同样是最前线的参与者和实践者,实在不应为全球化研究所忽略。

不过本书所提及的一些关于全球化的分析,却十分值得移民研究借鉴。首先是全球化与本土化之间的关系。作者的观点十分明确:全球化在世界各地落地生根,长出来的苗却不尽相同,各具特色,因而本书的每一章都深入结合各自社会现实,从本土的角度来对全球化作出阐释。而移民研究不仅是“跨国的研究”,同时也是“在地的研究”,这就需要首先了解移民的原居地和客居地各自在哪些方面体现出全球化的影响,然后才能够充分理解移民与全球化之间的相互关系。其次,Hunter对“狭隘的世界主义者”以及“保护泡沫”的描述也值得用跨国移民的情况来进行检验。Hunter认为,这些人非常轻松地从一国游走到另一国,同时停留在保护性的“泡沫”里面,避免跟他们侵入的本土文化作任何深入的接触。Hunter的论断显然是以 “雅痞”为研究对象,因为跨国生活对绝大多数人而言,都很难用“非常轻松”来形容,无论在经济层面还是在语言文化及生活习惯层面。但是,由于旅居新加坡的华人新移民却主要是合法移民,且受过较好的教育,因此Hunter的观点或许也能够用于分析这部分人;同时,非法移民亦存在于新加坡的华人新移民社群之中,并且拥有另一套适用于他们的社会网络和生活方式,这也是值得用于检验Hunter观点的一项内容。除此之外,在跨国移民活动中往往既有“精英”也有“草根”,他们来自同样的原居国,在客居国又如何互动,有无相互影响?同时,以方言群/族群的角度来看时,同一族群不同代际的移民,或是同一族群旅居毗邻国家的移民,他们之间又有怎样的互动?这些也是值得以全球化的视角来检视的问题。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