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6月27日星期五

zz 鄧志新:「五毛黨」之現形記

【明報專訊】2008年6月26日

「在網絡上,沒有人知道你是一條狗」,這句源自互聯網時代石器時代的名言,似乎已經被證偽了。若論及網絡的身分「匿名性」,如今強大的人肉搜索引擎一旦被發動,個人隱私毫無抵禦的餘地;若認定網絡的發言「因身分平等而人微言輕」,近看韓國民眾抗議進口美國牛肉愈演愈烈,並掀翻了新的內閣政府,事件緣於一群高中生發起的抗議運動,並被眾多公民記者實時播報,最後演變成「Web 2.0大抗議」運動。韓國總統李明博也從中汲取教訓,新設網絡秘書一職專門監控網絡負面消息,以便及時作出官方回應。確實,當互聯網「電子廣場」隨時都可能上演示威抗議行動之時,任何政府都不敢掉以輕心。

無獨有偶,近日國家主席胡錦濤視察《人民日報》報社,在人民網強國論壇與網友交流,他把互聯網形容為「思想文化信息的集散地和社會輿論的放大器」,認為政府需要通過互聯網來了解民情、匯聚民智,高度重視互聯網的建設、運用、管理,「加強主流媒體建設和新興媒體建設,形成輿論引導新格局」。

國家元首第一次嘗試與普通網民進行直接、平等的在線交流,立刻獲得掌聲雷動;不過很多網友倒沒有因為一時的「幸福」而昏了頭,人肉搜索引擎立刻開動了:誰能有幸與胡總第一個對話「胡總,您平時上網嗎?」?——網友「大好河山美如畫」也。搜索「大好河山美如畫」 在強國論壇的每次活動,結論是這個ID是每當有領導來論壇參與訪談,他/她就積極搶問一些無傷大雅的問題,而在其他時候都是潛水員。

這個戲劇性的發現,立刻被指證為「五毛黨」之現形記,也就是最近全國各地積極組建的網絡評論員——傳說他們以普通網友身分在網絡每一個「積極引導輿論」的發帖可獲「五毛錢」報酬,「五毛黨」因此而得名。有人戲云:看來如今江湖上 「黨派林立」,什麼地下黨、砍手黨或撞車黨,現在還有五毛黨。雖然無從考證「五毛黨」發帖的報酬究竟是從什麼來源支付,是否隨通貨膨脹而提高,但是人們普遍相信,只要上級領導重視,沒有什麼事情辦不到的。

五毛黨的日益壯大,這就是有中國特色的網絡輿論生態。搶佔輿論風向有迫切性,這不難理解,更值得憂慮的是政府「管理」之手是否有邊界。譬如最近共青團廣東省委宣布準備與騰訊公司合作,嘗試通過QQ這個國內市場佔有率普及率達八成的IM平台,實現對志願者、流動團員的管理服務。中國的網絡公司面對政府要求,向來「不設防」,如此密切合作更令人堪憂——用戶倘若沒有辦法保護個人資料,表達的空間以及在網絡上的所有活動都更可能受限制。

2008年6月14日星期六

录音下载:第六届中国互联网研究年会

这两天去这个年会听了两天的presentation和圆桌讨论
今天的部分内容有录音,现在放出来供大家下载

今天下午内容比较精彩,推荐如下:(下载文件编号为:06,07,08,09,10,12)

● (英文,对应文件下载编号为06)第八节讨论:互联网、西××藏××、××奥××运××、地震与s..e..x与博客作者宋以朗和毛向辉对话主持人:Jeremy Goldkorn,Danwei.org创始人

第九节博客与网上话语(第一场)主持人:Rebecca MacKinnon, 前CNN资深记者,现任香港大学新闻及传媒研究中心助理教授讲者:
● (英文,对应文件下载编号为07)Jiang Min,美国北卡罗莱纳大学夏洛特分校传播研究系助理教授,《中國的公××共××討××論: 权威性的讨论》
● (中文,对应文件下载编号为08)萧×××强,美国加州大学伯克莱分校客座教授,《网××上×××民×意××的涌×××现及其××政×××治××影响》
● (英文,对应文件下载编号为09)Ashley Esraey,美国Middlebury大学助理教授,《华人博客的××政×××治×××话语》
● (英文,对应文件下载编号为10)主持人Rebecca MacKinnon点评本节发言

● (中文,对应文件下载编号为12)第十节中國記者和博客圆桌会议:互联网时代的中国新闻业
主持人:钱钢,香港大学新闻及传媒研究中心中国传媒研究计划
中国记者和博客︰
胡泳(北京大学副教授)
李永刚(香港中文大学中国研究服务中心助理主任)
宋铮(天涯社区总编辑)
张东生(腾讯网专题评论部主编)
翟明磊(一报总编辑)
(本节讨论最后还有《南都周刊》的一个姓陈的编辑、《南方都市报》评论版编辑邓志新以及《新京报》的熊培云参与)
×××××××××××××××××××××××××××××××××××××××××××××
其他几段录音分别为:

第七节法律、法规与管治
主持人:余家明,美国Drake大学法学院教授,总监
讨论成员:Doreen Weisenhaus, 香港大学新闻及传媒研究中心传媒法项目主任,助理教授
● (英文,有很重的法国腔,对应下载编号为01)Olivier Arifon,Robert Schuman大学助理教授,法国Strasbourg犯罪研究所,《互聯網法規——到底是一種技術的、規範的還是文化的概念——歐洲和中國的比較研究》
● (英文,对应下载编号为02)Duncan Clark,BDA咨询公司主席,《中国政府与网上视频——是WeTube而非YouTube? 》
● (英文,对应下载编号为03)Johan Lagerkvist,瑞典国际事务研究所研究员,《論中國法律的合法性——以黑網吧為例》
● (英文,对应下载编号为04)张善喻,香港大学法学院助理教授,《神话与现实——中国网民拥有太多还是太少的自由? 》
● (英文,对应下载编号为05)本节点评

第九节博客与网上话语(第二场)主持人:胡泳,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
● (英文,对应下载编号为11)许琼文,台湾国立政治大学传播学院助理教授,《中国的博客在写什么——对中国点击率前100名的博客的调研》×××××××××××××××××××××××××××××××××××××××××××××
其他相关信息请参阅本次年会官网http://www.circ.asia/

年会简介
此次研会的主题是“中国和互联网:神话与现实,”旨在辨析中国互联网现状的假象和现实。 互联网给中国带来更多的民主吗?互联网上有言论自由吗?互联网是否促进了中国大陆和海外华人的整合?中国人真的只把互联网当作娱乐工具吗?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中国的互联网用户开始飞速增长。 至 2007年9月,中国网民总数突破1亿7千2百万,仅次于美国,跃居世界第二;同时,中国的手机用户达到5亿2千3百万,居世界首位。中国互联网研究年会 (CIRC)将汇聚世界各地的知名学者、政策分析家、企业领导、新闻工作者和法律界人士,共同探讨中国互联网的变化和发展。年会今年首次在中国香港举行,恰逢全球瞩目的的2008年北京奥运会前夕。此次会议将从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和制度层面来探讨中国互联网的发展,我们相信这次研讨定会吸引对中国互联网发展有所研究的各界同仁。大会将提供英语和普通话同声传译。同时,大会将特别介绍最前沿的实证研究成果,以及对华文世界信息技术的定性研究和批判研究成果。××××××××××××××××××××××××××××××××××××××××××

下面是下载编号及下载链接:

01
http://webdisk.cech.com.cn/download/file_share_11070861.html

02
http://webdisk.cech.com.cn/download/file_share_11070871.html

03
http://webdisk.cech.com.cn/download/file_share_11070881.html

04
http://webdisk.cech.com.cn/download/file_share_11070891.html

05
http://webdisk.cech.com.cn/download/file_share_11070981.html

06
http://webdisk.cech.com.cn/download/file_share_11071441.html

07
http://webdisk.cech.com.cn/download/file_share_11071211.html

08
http://webdisk.cech.com.cn/download/file_share_11071221.html

09
http://webdisk.cech.com.cn/download/file_share_11071231.html

10
http://webdisk.cech.com.cn/download/file_share_11228391.html

11
http://webdisk.cech.com.cn/download/file_share_11071341.html

12
http://webdisk.cech.com.cn/download/file_share_11071531.html

2008年6月11日星期三

zz贺卫方: 抗议权与意识形态

最近这些年,在我国的不少地方都可以看到一些针对政府的抗议活动。例如厦门市民用集体"散步"的方式抗议一家政府批准一家化工企业在市区建厂。一些地方的失土农民到政府门前静坐示威。还有某个城市的出租车司机集体停运以表达他们对于政府管理制度的不满。虽然在中国法律中,在未经公安部门批准的情况下,游行示威属于违法,宪法里也没有罢工权,不过,那些变相的游行以及实际的罢工却难以绳之以法,这多少是由于"法不责众"的原因。

但是,在涉及到国民与政府之间关系的一些根本观念方面,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却没有多少变化,那就是,任何对于政府的抗议,都会被用一种敌对或者"冷战"思维作出解读。这种政治哲学的基础在于设定了一种能够代表人民根本利益的群体,在此基础上产生的政府也就顺理成章地具有了先验的正当性。如果民众感到自己的利益受到了政府决策的损害,那样的感觉并不是真实的;相反,所谓损害其实恰好是为了你的根本利益。

意见表达需要民主平台
不过,随着改革的日益深化,这种政治哲学已经越来越难以自圆其说了。今天的社会越来越趋向多元,利益参差,观念歧异,视角不同,所以,某种全体共识的达成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在这种情况下,政府在决策的时候,由于涉及到利益的分配,那些认为自己利益受损的人们少不了要表达自己的不满。

例如,政府要建设一家工厂,好像有很多的好处,外来投资的增加,就业机会的扩大,GDP增长……但是,如果这样的工厂可能带来污染,直接危及所在地方居民的健康和安全,居民当然要提出质疑甚至出来抗议。怎样的方式是解决这种冲突的有效办法呢?

答曰:民主。让百姓自己决定应当如何决策,当然,风险也由决策者承担。我们需要改变某些相沿已久的观念,没有民主的过程,没有选举、协商、辩论、听证以及抗议等具体环节,那种民主的标榜完全是一种空话。我们需要为这种民主决策提供适当的程序,让不同的利益集团能够参与其中,各展其志,经过充分的审议,最终作出决议。

不少国家的情况表明,议会正是这类决策的最好的平台。为了使得各种意见都能得到表达,游说者们使出浑身解数,合纵连横,极尽摇唇鼓舌之能事;代议士们唇枪舌剑地展开辩论,把不同的利益诉求清晰地展现出来,也把相关决策的利弊得失加以细致的论证。与此同时,通过多种媒体让公众及时准确地了解完整的信息,从而有助于决策的执行。

当然,即便是民主的决策,因为大多情况下依据的是多数决原则,难免损害少数人的利益。这是民主体制下难以完全解决的问题。我们需要通过其他途径让少数人的权利得到尊重,例如言论自由,以及更宽泛的表达自由。这种自由能够让任何人都有机会向公众论证其利益的正当性,展示他们所受到的损害,引发社会观念的改变。

另外,像结社自由能够让弱势者团结起来,游行示威自由可以确保人们表达愤怒的权利。所有这些,都可以逐渐改变一个社会的权利-权力格局,让社会观念发生潜移默化的变化,带来一个真正和谐的社会。我们看到百年来工人阶级、妇女、有色人种、乃至同性恋者等人群地位的提高,都是依靠这种方式获得的。

政治与民众关系
不过,道理虽然如此,真正实现起来却是相当不易。尤其是在我们这里,经济模式已经越来越多元,但是,意识形态的基本框架还是没有改变,于是政府与民众的关系依旧是那种慈父兼命令的形态。于是,最高领导层根本不会承认决策错误,他们是"一贯正确的";对政府的公开抗议就只能采取某种暗渡陈仓的方式,维权过程中也多采取某些最大限度自我保护的策略,例如揭露地方官员而美言最高领导等等。

但是即便如此,也常常是遭受压制甚至严厉的惩罚。压制的结果只能使得不满愈发强化,对抗日趋激烈,一些最初抱着善意和建设心态的批评者逐渐被推到敌对的一边,最终走向一种不可收拾的结局。

歌德曾经对于庙堂之上的大人先生们提出告诫:政府需要对正义加以细心地维护,要头脑清醒,根据民众的要求适时地改进各种制度,如此一来,社会秩序就能够维护,而不至于陷入动荡之中(参看《歌德谈话录》,杨武能译,浙江文艺2004年版,页21)。

不过,值得我们深究的问题是,在怎样的条件下,政府才具有那样的妥协精神?除了民主建设之外,还需要在意识形态、政治法律文化以及体制上作出怎样的努力?毕竟,人类历史上这种不妥协所导致的悲剧实在是太多了,但是,能够汲取历史教训的国家却不像人们想象的那么多。

(贺卫方,西南政法学院法学学士,中国政法大学法学硕士, 现任北京大学法律系教授,曾编辑过《比较法研究》和《中外法学》刊物以及《中国法律教育之路》等书。致力于推动中国的法制改革。)

2008年6月10日星期二

zz反思的必要 (李大同)

(李大同: 1952年出生于中国四川。1979年进入《中国青年报》工作至今。1995年创办《冰点》专版。2006年1月末,《冰点》被中国当局停刊,李大同被免去主编职务。李大同著有《冰点故事》和《用新闻影响今天》。)

5月12日中国四川发生大地震后,几天内笔者接到多家外国驻华新闻机构的电话咨询,他们共同惊讶的是中国媒体这次对地震灾害的报道,有的外国同行甚至问"是不是从此就开始新闻自由"了。可见灾难伊始,中国媒体报道的快速、公开和透明度达到了"国际标准",给西方同行留下了深刻印象。
身为中国媒体的一员,笔者当然也赞赏同行们在灾难开始后的表现,但并没有西方媒体同行那样深刻的印象。理由是,纯粹的自然灾难报道,在中国早已不再是一个禁区。在上世纪80年代,灾难报道确实是中国媒体的禁区,那时即便是民航客机失事也不许报道,理由是对"国家形象"有严重损害,其实这也是假话,被封锁的只是中国民众。
随着中国开放程度的提高,新闻管制部门对纯粹的自然灾难,已经在政治上"脱敏",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开始允许媒体报道,这自然也是一种进步。不过,这种进步仍是缓慢的,甚至是畸形的。原因是,当局逐渐将中国媒体的灾难报道,改造成为对"党和政府"歌功颂德和"英雄赞歌"的报道,这导致中国媒体的灾难报道丧失了核心价值,而且始终未能形成成熟的模式。
灾难报道的核心价值是什么?是反思。任何灾难都会造成人类社会的损失,会对人类社会的安全构成严重威胁,然而损失可大可小,威胁可重可轻,关键在于人们是否从一次次灾难中学到了东西,从而有效地弥补制度漏洞、法律阕失和预防措施。若干年前,中国始发一地继而蔓延全国的SARS瘟疫,其导致灾难的最重要的原因,就在于信息的封闭,在于地方官员的瞒报。从此中国开始设立公共卫生事件及时向社会公布的制度,也开始制定政府信息公开条例。
没有反思便没有进步
这次地震可反思的东西太多了。从已知信息获知,早在10年前,就有科学家严厉指出这次被地震夷为平地的北川县因处于地质断裂带上,决不应该在此建县城,官员对这个警告显然置若罔闻,为什么?这次地震之前,中国和美国科学家都有明确的地震预告,在当今的科学条件下,地震预告当然不可能精确到某天、某地,然而这个预告是地震频发地区,一个世纪内曾有过重大地质灾害,为何不未雨绸缪,加固学校、医院等人员密集处的建筑?这次地震学校崩溃7000多所,死亡孩子数千人,很多学校是粉碎性倒塌,根本没有逃生可能,这些建筑是何人设计、何人施工、何人验收、何以"合格"?
中国已有唐山大地震大批军队开到现场,却一无救灾必要工具、二无专业经验和知识,徒手刨挖废墟其作用于普通百姓无异的教训,此次四川救灾却几乎又重演了这一幕,军人徒然望着废墟下呼救的人束手无策,只能等专业救险人员出手--如果军队必定要承担和平时期的救险任务,那么军队的建制和训练是否相适应?在这次救灾中,军队的通信手段、工程突击、野战医疗和以直升机为主的空中支援力量已看出明显不足,是否应当改进,如何改进?
还有,为什么中国承担慈善救助的半官方组织红十字会和慈善总会严重缺乏社会信任?以往从未见过该组织向社会详细公布社会善款的流向和账目,导致此次赈灾中有企业家独自挨家调查,亲自向灾民发放善款,而社会一致高声要求严密监督数百亿捐款的使用,这表明中国慈善制度和声誉究竟缺失了什么?
是政府没有钱吗?从1995到2007年,去掉通胀成分后,政府财政收入增加5.7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累计增加1.6倍,农民人均纯收入才增1.2倍! 改革开放的成果由政府享受的最多,城市居民次之,农民分享的最少。这么多年里,只有政府的收入以远高于GDP的速度在增长,城镇居民和农民的收入增长速度都远低于GDP的增速。国家有这么多收入并且收入增长这么快,为什么宁愿在政府办公楼和形象工程上花钱,而不是花在学校、职业救援队伍上呢?为什么人民对社会财富的分配毫无发言权和控制力呢?可以反思的地方太多了!
可惜好景不长,中国媒体按照职业本能和职业训练在一个星期里的优异表现终于结束了,因为上面"不许刊登反思报道"。刚刚听到,对这次灾难有初步反思的南方报业同仁,已被迫撤出灾区,此前北京的某家中央级报纸,竟然还公开发文批南方报业"居心不良",夫复何言!于是我们终于又看到那出宣传老戏的上演:"把灾难变成庆典,把哀伤变成喜悦,把问责变成感恩,把反思变成赞美,把对生命的珍惜变成对组织的效忠,把对个人善行的感激变成对国家的颂扬"(网友评论);某著名文人,竟要求灾难中无辜死去儿女悲痛欲绝的父母们不要去向官员问责,以免被"西方反华媒体利用",无耻到这个地步,令人叹为观止。没有反思,没有依据反思而来的进步,我们就永远不会安全。
----------------------------
來源:BBC中文網

2008年6月2日星期一

海報,預計今晚貼出


**************************************
海報還木有貼出去,我的豆瓣id已然為此掛了~~
我的照片貼在blogspot上 九點抓取了圖片 我就為此掛了 :
淡雪@週三晚八時,銅鑼灣維園!
该用户已被封禁。
封禁原因:上传违反图片政策的图片 — 停用7天

去年被人撕海報
今年被豆瓣封id
廣場十九歲,我繼續年復一年地等待